党建思政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建思政 >> 共青团建设 >> 正文
书香校园 | 我与地坛——史铁生
发布时间:2023-06-10 发布者: 浏览次数:


我与地坛饱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对亲情的讴歌。地坛只是一个载体,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期望的过程及对母亲的思念,囊括了作者对于生命和死亡的思考,记录了他在地坛孤独又灿烂地走过那段最艰难的岁月。

作者简介

史铁生

中国作家、散文家。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内容简介

《我与地坛》主要讲述了在作者在突遭不幸双腿瘫痪后对于生死的深沉思考,一个问题是作者悔恨在母亲过早去世后才理解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我与地坛》是一位身残者在一座废弃的古园中对自己所见到的人生百态所发出的感悟、思索。作者以地坛作为寄托自己情感与发泄情感的地方,同时也是思考人生的佳境。

母亲在世的时候,作者并不理解母亲,而是给她带来很大的痛苦。而在母亲逝世后,在悔恨中作者开始去理解母亲的痛苦,理解一个母亲的角色定位。逐渐地,史铁生终于理解了母亲,读懂了母亲。母亲完全是在苦难的折磨中度完了她自己的生命。母亲的“活法”,其实解答了作者应该怎样活、怎样面对命运、怎样面对苦难的问题,就是“活法”的答案之一。

推荐理由

地坛记录了史铁生母子之间的相互救赎。充斥了史铁生深邃,富有哲学性的想法。地坛是史铁生感性的载体。

史铁生的文字很美。喜欢他在地坛里平静地呈现出那些描写落日光辉、雨燕高歌、苍黑古柏以及四季中不变风貌的语句。但更为吸引我的,却是字里行间弥漫着的沉重与苍凉。

生活已然如此,那便坦然接受,虽是艰难,但终要面对,有些话不必说,有些事终要做,面朝前,已过之事不可追,已去之人不可忘,做好当下之事,做好自己,如尼采所说一般,热爱命运,才可坦然应对。

作品评价

广州日报:

史铁生写的不是油滑遁世的逸情散文,不是速生速灭的快餐散文,不是自矜自吟的假“士大夫”散文,不是撒娇发嗲的小女人散文,挫折、创痛、悲愤、绝望,固然在其作品中留下了痕迹,但他的作品始终祥和、安静、宽厚,兼具文学力量和人道力量。

作家曹文轩:

我与地坛像是与整个人类精神的对话与探寻,字字句句昭示“生命偶然,但不能轻视”主题,那些同期作品也揭示了“人生是一个经受磨难的过程”。史铁生曾经自嘲“被种在床上”,这句话中充满了磨难和自我调侃,“几十年病痛对他的折磨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和承受力,这种磨难早已融合进他的思想和灵魂。”



 









来源:软件学院团总支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网络与信息安全中心   冀ICP备14011511号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汇安路39号

学院公众号

学校公众号